今年2月原廠公布新車訊息,並於日內瓦車展中正式首演,CG本次應台灣奧迪之邀,前往葡萄牙進行首度試駕,除了更具科技與豪華的座艙質感之外,New A6在動態操駕方面的表現,更令CG有著極為深刻的印象。
從1968年首度推出Audi 100,展開Audi在中型豪華房車級距的第一步,至今正巧屆滿50年之久,該車系也從Audi 100更名為A6,並堂堂進入第八個世代。而從代號C6的車型開始,A6的車輛科技應用也往往比競爭對手走得更快上一步,諸如MMI資訊平台、全LED頭燈組等新式技術,A6都算是扮演著領頭羊的角色,這次接觸全新代號C8的A6,幾近全數位化的座艙環境,更彷彿令人置身數位虛擬世界。
線條修飾
外型兼顧優雅動感
從新世代A3、A4等車陸續推出,又或者是較A6稍早發表的全新第二代A7,相信讀者都注意到新世代Audi車款的外觀不再像是過往那般圓滑素雅,取而代之的是更豐富的鈑件線條,雖然新車整體輪廓的變化不多,但是透過這些鈑件變化,也帶來一番新風貌。
A6新車也大致依循前述的修改邏輯,車體主要輪廓仍是相當熟悉,但全車在前後葉子板、車側、引擎蓋等處都入更多鮮明的鈑件線條,特別是前後葉子板的兩道折線帶來寬車體的氣勢,而車門上下兩道折線除了加強整體鈑件光影變化之外,以切削方式呈現的下腰線,也讓車身添加幾分動感氣息。
車頭部分最主要的就是全新一體式六角水箱護罩,較為扁平化的設計配上更為前伸的引擎蓋,讓車頭有更低扁的視覺效果,同時也利用水箱護罩周邊,以及頭燈造型的變化,讓水箱護罩有著更為立體的感受。此外,新車也同樣提供了多種外觀組合套件,其中包含Sport、Design、Design selection等標準配置,另外同樣提供S-Line運動化套件可供車主選配,換上更具運動風格的前後保桿以及20吋胎圈組,或是直接攻頂選配21吋多幅式胎圈組,整體運動氣勢更加鮮明,同時在部分試駕車款還選用了黑色細節塗裝,搭配全新的Suzuka Grey車身,更加營造出強烈的對比效果。當然,Audi最擅長的燈光效果在A6上也有新的配置,試駕車搭載全新矩陣式LED燈組,整體投射效果更進一步達到HD的高精細度,LED日行燈也換上多層次的設計,也帶來更加突出的視覺感受;至於在車尾部分,尾燈組雖然不像A8用上變化性極高的OLED燈組,但其排列組合同樣頗為複雜,同時在發動或關閉車輛時同樣設計了專屬的燈光秀,算是為本車添加不少活潑感。
新世代家族風
數位顯示結合實體觸感
A6延續了A8所啟用的座艙架構,整體控台造型更加簡潔平整,同時透過10.1吋、8.6吋兩組觸控面板大量整合車輛控制介面,讓整個控台僅保留了引擎啟閉、音量控制等極少數的實體按鍵,相信讀者也發現到堪稱一時經典的MMI控制旋鈕一併取消,同時利用木質飾板、鋼琴烤漆以及鋁質飾條等元素的相互搭配下,整體精緻度依然維持Audi的高水準表現,並不會因為運用大面積一體式鋪陳而降低細節質感。
而在控台上下兩組觸控螢幕,上方10.1吋螢幕為MMI資訊平台,新系統全數導入觸控邏輯,不再運用過去的大型獨立旋鈕來控制,整體使用邏輯也更加簡化與直覺,畫面左側提供五個固定快捷項目,主畫面則改採方格式icon來點選,整體來說與過去的操作方式有相當大的變化與不同,但即便是第一次實際接觸,也不會覺得有任何不順手或不易操作的問題,唯一需要花點時間習慣地的是由於各項目內的細節功能相當豐富,同時系統的呈現方式也改為與手機、平板相似的多頁式設計,加上內部相關功能設定選項也十分豐富,例如試駕車上所配置的主動安全系統便有提供三種不同的偵測邏輯選擇,同時也提供各系統獨立關閉的功能,因此在部分功能上也會顯得有些繁瑣,最好在行車前先行調整到定位,以免分心而發生意外。另外下方8.6吋螢幕,平時主要負責空調系統的各項設定,但也可作為MMI系統的延伸,負責手寫與其他快捷功能點選或切換功能,其中新的面板辨識能力相當出色,原廠表示可針對草寫英文進行辨識,在CG實際試用時也的確感受到其絕佳的辨識效果,若未來中文資料庫建立完整,相信也可提供國內消費者極佳的使用性。
而在全觸控介面之外,這套系統的實際操作方式也別具巧思,新系統在實際點選操作時,並非像一般觸控主機輕點畫面發出音效,或是如手機提供震動回饋,讓使用者獲得反饋與確認,這套系統則是與自家集團的Panamera相當類似,需要使用者實際按壓點選,帶來有如實體按鍵的精確回饋感,內部的按壓阻尼力道也設定的十分細緻,並未有任何鬆散的感受,也帶來極為理想的操作手感。當然,全數位儀表仍是本車的一大特點,新車換上解析度更高的面板,提供相當精細的顯示效果,同時試駕車也換上全新的圖資系統,可顯示相當詳盡的實景地圖,不僅視覺效果出色,也提供更好的閱讀表現
另外在空間表現上,新車整體尺碼並未有明顯變動,大多維持約個位數mm的調整,整體仍維持在4.9米出頭的格局,軸距則微幅拉長12mm來到2924mm,但透過車室內部的重新規劃,後座膝部空間增加了22mm之多,而從外觀看去仍顯圓滑的車頂線條其實也有細微的調整,也讓車室的高度有所增加,以CG試車手180公分的身高測試,在前座調整至標準駕駛坐姿,後座仍可保持近約15公分以上的餘裕,頭部也不顯擁擠,同時後座椅墊設計也有所調整,可以感受到椅墊適度拉長提升腿部支撐性,配上厚實的泡棉設定,實際乘坐的舒適性相當出色,同時也提供分離傾倒功能,方便車主延伸使用,近一步擴大530公升的後廂容積。
首波主打6缸動力
微油電加強經濟與舒適性
本次新車首波主打兩具V6引擎,並提供汽、柴油各一的動力選項,汽油車型採用3.0升V6渦輪引擎,最大輸出達到340匹/51.0公斤米,搭配7速S-Tronic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而柴油車款排氣量同為3.0升,輸出達到286匹/63.2公斤米,變速箱則配合扭力輸出採用了8速Tiptronic手自排變速箱,兩種車型均搭載新版quattro ultra四輪驅動系統,在定速或穩定行駛的路況下,可自動改為前驅模式,提升整體行路經濟性。另外,6缸車型也全數標配了48V獨立電力系統,主要讓怠速停等以及定速滑行的時間更進一步延長,並維持車輛電裝系統持續運作,原廠表示該系統最長可以提供40秒的定速滑行時間,可將引擎完全關閉,同時在低速狀態下,也可在時速22公里內便進入怠速停等的狀態,同時可大幅加快引擎重新啟動的時間,並將啟動時的引擎震動降至最低,不過在後續推出的四缸車款,原廠暫時仍會維持12V的傳統電力系統。
在本次的試駕活動中,CG考量國內消費習慣,在本次試車主要試駕A6 55TFSI quattro汽油車型。而新車帶給CG第一時間最佳的印象,便是更為寧靜的車艙隔音表現,特別這些試駕車全數均配置20吋或更大尺碼的胎圈組,同時採用CSC 5P的高性能跑胎,但身處車內卻鮮少聽到來自底盤或車身周圍的風切聲,整體靜謐感頗為出色。而在動力表現上,這具3.0升汽油渦輪引擎的輸出反應及為線性順暢,中低速扭力飽滿之外,高速域的再加速延伸力道也十分充足,而7速S-Tronic變速箱也能帶來相當明快、準確的換檔反應,加速時段段有力的動力呈現方式也頗具快感,不過在中低速或走走停停的行駛狀態下,若是對比同級大多採用9速或8速手自排變速箱,這具變速箱在換檔流暢度與各檔位銜接的平順度,便稍嫌不及這些傳統自排來得滑順,特別在低速緩行時,偶爾還是免不了出現一些細微的離合器接合頓挫感,但就正常行駛路況來說,這具變速箱仍是有著相當出色的動力傳輸表現。
另外在操駕表現上,試駕車全數配置了主動後輪轉向以及氣壓懸載,配合不同行車模式,中低速的懸載反應頗為舒適,而在Porto地區普遍路幅狹窄的山路上,主動後輪轉向也著實幫了不少大忙,讓這部超過4.9米的大車有著相當靈活的轉向反應,能輕鬆地維持在原有路線上,即便遇上90度窄彎或掉頭彎,新車也都能俐落地劃過彎角,而駕駛人也可減少方向盤的轉動角度,帶來更輕鬆無壓力的駕駛感受。而在操駕反應上,新車同樣換上新版quattro四驅系統,預設驅動比例為前40、後60的基本配置,同時也具備更靈活的輸出調整,讓新車擁有相當出色的循跡表現,四輪總是能夠牢牢地抓住地面,同時氣壓懸載在運動模式下的支撐力道同樣相當出色,能穩穩地承托住車身,在面對高速大彎仍是顯得氣定神閒,帶駕駛極高的信心指數。
主動安全方面,試駕車也配有全套主動安全系統,包含全速域ACC主動車距控制、車道偏移警示或輔助等豐富的組合,而在實際測試下,整車作動反應相當順暢與穩定,同時試駕車在歐洲地區還可偵測道路速限標示,整合導航系統的GPS資訊,主動進行定速系統的速度設定,在行駛道路中遇上臨時的速限變化時,便自行調整為當前的車速,大幅減輕駕駛人的駕駛壓力,也提供更完善的行車安全。
New A6整體不論在動態表現或車輛精緻度方面都有相當大幅度的提升,微油電系統也能在無形中讓車輛保持更有效率的運轉表現,只不過按照原廠的生產與上市安排計畫,國內市場今年尚無緣見到此車,但有機會在明年能與Avant車款一同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