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Model S與Model X皆是為Tesla打響名號的領頭尖兵,但如果說Model 3是關乎Telsa企業續命與延續與否的決定性產品,倒是一點都不誇張;這輛話題平價電動車自2017年7月底交出首批車輛後,終於在兩年後也在台灣正式登場交車,而且訂單量還不斷攀升,究竟,Model 3擁有什麼吸引人的特質,而觀望電動車市場許久的你,是否也到了最佳入手時機?
之所以會稱Model 3是足以決定Tesla企業續命的重量級車款,原因當然在於自2016年正式發布消息並開放接單後,後續連串的相關效應,包括公司資金周轉問題、工廠產量供貨問題等等。自當初以「平價」、「買得起」做為產品定位的Model 3引起廣大迴響並吸引上萬張訂單後,交車期程一再被延期使得公司資金也不斷被空燒,連帶影響股價表現,甚至有國外媒體預測可能面臨破產危機等新聞,都是Model 3掀起的漣漪。幸好,隨著工廠生產與周邊廠商逐漸跟上腳步,這輛話題不斷的Tesla平價電動車交車終於步入穩定,也接連在各國正式登場。
在媒體爭先恐後的選擇報導售價214.99萬的Model 3 Performance頂規版本之際,CG首次選擇試駕體驗的,則是台灣的入門規格,也就是售價155.99萬的Model 3 Standard Range Plus。原因很簡單,這既然是Tesla號稱最平價的電動車,其入門款能夠端出什麼菜單,來吸引一般擁有燃油車消費者不僅覺得「買得起」,更要有「值得換」的立基點,才是勝出的關鍵;155.99萬對電動車來說或許算平價,但是與現行燃油車價格相比,其仍然相當於雙B的入門掀背車價格,也比上個月試駕的Nissan Leaf貴了近7萬,對此正處於猶豫階段的消費者,或許可以透過此次的報導列為考量。
簡約至上的外型
從入門規格即標準配備全景入門玻璃車頂的Model 3,外觀設計的基礎核心仍然延續著與Model S、Model X相同的理念,也就是極簡和樸實,所以乍看下你幾乎很難迅速的分辨出Model S與Model 3的不同,家族化的圓潤線條、無水箱護罩的設計等等,直到發現較窄的車寬,或是更短的車尾造型等處,你才會查覺Model 3的身份。
沒有特別顯眼的曲線或肌肉線條,也沒有利用鈑件折線營造動感或獨特設計風格,Model 3外型的美醜定義自然因人而異,入門版也不似頂規版本有著碳纖維小尾翼或19吋輪圈點綴性能訴求,但造型獨特的寬版五幅式18吋輪圈依然相當吸睛,LED日行燈與頭尾燈也為外型多了獨特性,重點是,在這看似樸實無華的外型筆觸下,也造就了0.23Cd的超低風阻係數,這也是為什麼連門把也要做成隱藏式的原因,只不過這個隱藏式門把的手動彈出設計稍不順手,需要熟悉一下才能流暢操作。
科技呈現座艙核心
與其要說介紹內裝,倒不如說,我們現在要帶您進入的,是Model 3的技術核心,因為如果用慣有的車輛介紹習慣來介紹這輛車的話,它會很難定義優或劣,你我所認知現今燃油車視為高規格的配備,舉凡全數位儀表、智慧電子手煞車、免鑰匙啟動鈕或是高質感鍍鉻或金屬空調按鍵等等,在Model 3內裝裡一樣都沒有,就和你在照片裡看到的一樣,什麼都沒有!
雖然什麼都沒有,但是Tesla在Model 3身上卻把「現代化」的腳步再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比起Model S與Model X,汽車對他們的定義來說比較像配件,位於前座艙中控台上的15吋控制螢幕才是尖端科技的結晶。買車沒有鑰匙,你有的就是兩張卡片,可以透過B柱旁的感應解鎖,起動也靠感應;當然卡片不想帶也沒關係,你的智慧型手機也能設定成鑰匙,只要靠近車輛就會自動解鎖。那要是車主偏偏就是習慣有個鑰匙帶在身上呢?沒問題,你也可以再花錢向原廠買顆如Model 3模型的鑰匙安點心;沒有任何手煞車,因為車輛會自動在P檔感應手煞車時機;冷氣出風口沒有調整鈕,你可以用螢幕更炫的滑動方式調整風向;沒有大燈高度調整或自動雨刷速率調整桿,同樣的,這些功能都內建在中控台的平板電腦裡,找到選項,按按觸控鍵,一切就搞定了。
三輻式方向盤兩側的快捷滾輪同樣和你熟悉的3C產品用法相同,整合了上下滾輪、左右選擇與下壓式操作,操作直覺又簡單;排檔桿設在方向盤後右側,P檔用按的,R檔向上撥、D檔向下撥即可,若向下撥兩下,則會進入AutoPilot輔助駕駛模式,然後再透過滾輪控制與前車跟車距離等數值,是不是像極了操作手遊或電玩遊戲?沒錯,這就是Tesla一直努力的方向,用科技為汽車再創新革命。所以,誰說一定要有儀表板?為何要有制式化的空調音響等控鍵或操作模式?當智慧型手機科技與操作模式已經成為普羅大眾所接受並熟悉的生活以後,也許,汽車的應用也該有所轉變,而這就是Tesla認為該有的轉變。
除了炫目的智能科技以外,Model 3還有一項重要設計,就是所謂的OTA雲端更新,這其實和你熟悉的手機更新道理相同,但是牽扯的汽車功能性更廣;曾經,Model 3因為煞車距離表現不佳而被美國消費者報告評為不推薦,Tesla只靠OTA雲端軟體更新,就把情況給改善了,而且據原廠表示,不只是煞車,從加速到方向盤力道回饋甚至續電耗電量控制,都能透過雲端修改,也改寫了我們過往對於汽車的機械傳統印象。此外,能將寵物放車上臨時下車上鎖還供應空調的寵物模式,車輛自己會在上鎖時感應有人靠近而錄影偵測甚至報警的哨兵模式,寒冷地區提供了中央螢幕有爐火與模擬劈啪燒柴聲的浪漫模式,國外有惡整親友的放屁模式等等,這眾多模式都是拜軟體更新之賜,套句國外車主的話,每一次更新,就像換了輛車一樣新鮮。
花了好大的篇幅講解Model 3的科技配備,並不是偏心,而是真得這麼做,才能解說到皮毛而已,當然我們也不能忽略汽車的基本面;以空間規劃而言,全玻璃車頂的設計為空間開闊視覺加分不少,你也不用擔心面對豔陽天時的車內曝曬問題,原廠的防曬鍍膜可以達到一定程度的隔熱效果,再加上一整片平坦的前控台布局,侷促感在Model 3身上是很難存在的。座椅的支撐性算是合格,儘管電動調整控桿設計的廉價了點,但依然擁有前雙座電動與加熱座椅配置;後座膝部空間表現不俗,全平後地板也讓置腳空間寬裕舒服,雖然頭部空間難免因大幅下滑的曲線造型有所受限,拜全景玻璃車頂設計,一點也不覺壓迫,只是後座乘員在進出車時,要稍稍留意彎腰就是了。
難以挑剔的動態表現
Tesla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出色甚至可說強悍的加速性能表現絕對會是首要話題,而所有試駕過Model 3 Performance頂規車型的國內外媒體,同樣對此讚譽有佳,換成我們今天所試的Model 3 Standard Range Plus入門款呢?很顯然,論加速,答案還是相同的。
相較於頂規的四輪驅動與零百加速3.4秒驚人加速表現,Model 3 Standard Range Plus以單馬達配置及後輪驅動設計,零百加速「僅」有5.6秒的實力,相比之下似乎遜色不少,事實上這樣的數據已經足以和不少掀背鋼砲平起平坐,而以動力輸出來說,Model 3 Standard Range Plus也擁有大約等同於燃油車的238匹馬力輸出,再加上單速、後驅以及電動馬達的高扭力特性,就算是設定在動能回收較強的模式(放開油門踏板減速較明顯),只要大腳一踩,如雲霄飛車無間斷的瞬間加速應該任誰都會吃驚,這也難怪,應該要注重低滾動阻力、低能源消耗的電動車,Tesla卻為Model 3裝上了高抓地力的米其林PS4,雖然如此讓底盤噪音與能源消耗表現略差,卻也是不得不為。至於在懸載設定方面,偏運動化的避震阻尼韌中帶柔,稍硬的設定兼顧了低速行駛的舒適性,穩定也沒有令人不悅的彈跳,如此也賦予其精確度頗佳的操控表現,也就是說,你若一個人想在彎道上享受鋼砲級的駕駛樂趣,Model 3 Standard Range Plus絕對稱職。
入手之前的細思量
從所有的試駕體驗歸納下來,Model 3 Standard Range Plus似乎在每一個項目上都獲得了頗高的評價,不管是智能、空間、舒適、動力與操控表現等等,只要親自去試駕一趟,然後再了解到後續保養沒有傳統機油變速箱油火星塞等繁雜費用、相信家中絕大多數成員都會心動到立刻舉手同意購買。
聽起來,這輛車幾乎可以成為汽購列為滿分的大推之作,在此我們卻希望消費者能夠先冷靜一下,再仔細想想自己所能承擔、以及是否能接受的一些細項。首先在電池充電與續航力部分,目前Tesla在全台北中南與花蓮、台東一共設立了13座超級充電站,這種超級充電站就算你將車子電量開到低電量狀態,大約只要花10~30分鐘就能給你大約接近50%左右的電量,完全充到飽則要1.5小時,但為保護電池,官方建議充到90%即可,同時未來也會開始收費,也會收取超時佔用費,費用目前都尚未公布。至於供電量較低的公用充電站,多設在公用停車場、飯店或百貨公司停車場裡,充電目前皆為免費,但得視情況付停車費,充飽大約得花4~5小時。至於家用充電,官方宣稱目前許多住在大樓的客戶都能順利另外安裝,電費自付,特殊情況則需要再做協調。
其次,Tesla的電力與科技的確先進迷人,但是在汽車製造精確度方面仍算新生兒,因此從國外使用者分享的案例可以看到,從鈑件公差到漆面平整,再到塑料組裝甚或軟體操作與感應機制都曾出現狀況,因此除了在交車時車主必須「非常」詳細的檢查與點交車輛之外,後續對於無礙安全性的誤差或小毛病也要有包容溝通的心理準備。至於全部整合在螢幕內的操作方式,是否真的能讓家中所有成員都易懂上手,也需要細思量。
結論
相較於其他目前市售電動車,套句我們試過Nissan Leaf的編輯所述:「Model 3更像是從傳統手機進化到智慧型手機的過程。」其智慧化、科技化與先進的未來化用車模式,對任何人來說都是極新鮮的體驗,但是在你的用車環境與習慣中,是否能帶來真正更便利的生活,是換車前需要細思量的重點。